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简称UW-Madison,创建于1848年,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首府麦迪逊,是一所世界顶尖的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位列2015-16年上海交大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4位 、2015-16年us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26位 、2015-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50位 。该校是威斯康星大学系统的旗舰学府,是北美顶尖大学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的创始会员之一,也是美国知名的十大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密歇根大学等代表了美国公立大学的最高水平。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是美国最受尊敬的名校之一,在各个学科和领域均享有盛誉,产生了2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38位普利策奖获得者 ,12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该校拥有87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6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61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8位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经费常年高居全美前四,近几年来每年更是高达11亿美元 。一百六十多年以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威斯康星思想” 的发源地,对美国和世界的教育、科技、经济及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我所在的工业与系统工程系隶属于工程学院,在全美排名第8。所在的课题组Lab for System Informatics and Data Analytics是由Kaibo Liu老师指导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业过程故障检测,设备预测性维护,交通量预测,太阳耀斑检测等课题。在madison交流访学这一年,我系统性的旁听学习了统计学的相关课程,与外方导师以及课题组同学针对研究课题和一些感兴趣的研究进行探讨,参与课题组每周一次的例行组会,并汇报一次自己的科研成果,还参加了参加院系组织的seminar学术报告。通过课程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于开展我自己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帮助,并且通过听课,使得我的英语水平,特别是专业英语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沟通中,他们提出的很多想法对于我的科研有很大的启发,并且积极参与了解了很多课题组的项目,比如交通流预测,丰田汽车生产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另外在参加课题组的组会以及系内学术报告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美国工业工程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内容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为我今后的职业选择以及研究内容的选择提供了一些参考。
在学习上UW-Madison是一个学术氛围很浓厚的学校,校园里不论是教学楼,餐厅还是咖啡厅,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安静学习的同学。在各个楼内都有一些讨论教室,同学们会在里面学习讨论,完成课程作业,大家各抒己见,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开放式的课程作业是有别于我们国内的题目式的,而且国外的课程压力很大,两周一小考,一个月一大考,每节课都有课后作业,这样使得大家的专业基础都打得相当牢固。所以正是这种高强度的课业压力使得大家都能够很扎实的学习到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在研究中老师又是开放式,发散式的进行引导,两者相结合,使得大家能够融会贯通从而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想法。我所在的工业工程系,每周都会请一个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来进行交流报告,将自己的研究工作与大家分享,能够了解到当前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会后,大家也会积极提问,交流想法。而且学校是很包容开放的,很尊重学生的意愿,在与一个大三本科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现在所学的教育学专业是她三年来换的第4个专业,经过这三年的不断尝试,她发现教育学才是她真正想要喜欢的,也是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正是由于学校的这种灵活的政策,才能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所长,找到自己所喜爱的学科,充分展现自己。
在生活上,madison是一个很宜居的小城市,可以说是一个以UW-Madison为依托的大学城,城市的downtown就是学校的校园,所以大家都亲切的称之为麦屯。这里的人口受教育程度很高,整体来说都是高素质人群,城市人口很大一部分都是学校的教职工和学生。虽然城市很小,但是作为威斯康星州的首府,各方面设施都很完善,与其他在非首府小城市的学校相比生活更便捷,与在大城市的学校相比更多了一份安全性。这里的冬天很漫长,几乎长达半年,但是短暂的夏日也成为了麦屯最美好的时光,拿一本书坐在学校的草坪上看,拿一杯饮料或者一个冰淇淋坐在mendota湖边与三五好友畅聊,租一艘小船在湖上划船,这些都成为了麦屯学生最美好的记忆。
通过这次留学,我不仅收获了知识,也认识了很多朋友,通过与大家的交谈,不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而且了解了很多其他学科如教育学,材料学,电气工程,管理学,能源经济等各行各业的知识。我意识到作为博士不仅要学而精,而且要学而广,博士阶段的学习除了培养我们专业素养,同时也要提高我们的见识,培养看待分析事物的思维。
最后很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了我这个机会能够去亲身感受和了解美国的大学教育方式,也很感谢我国内导师葛志强教授和美国导师kaibo liu教授对我的悉心指导,我会将这一年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科研和生活中,争取能够为国家创造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