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通告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思政 > 日常通告
【研会通知】第四届“My lab, My family”实验室文化建设评比
时间:2014-10-09 来源:研究生思政办 编辑:yjssz 访问次数:1032

  

为了加强实验室文明环境建设及宣扬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控制系在实验室层面上开展以“My Lab My Family(实验室是我家)为主题的实验室文化建设大评比。旨在加强实验室安全规范,普及绿色低碳的环保意识,改善实验室人文环境,活跃实验室学术氛围,塑造实验室特色文化,提高实验室凝聚力,促进实验室之间相互学习和相互交流。(本次活动面向控制系所有实验室,参评实验室如隶属多个不同课题组请与负责该实验室安全相关导师协商后共同申报)

 

主办方对通过预审成功参评实验室提供一定的基本建设经费成本补贴,一类实验室上限为150元,二类实验室上限为200元。(19人的实验室为第一类,10人及以上的实验室为第二类;根据评定结果的奖励设置方案将根据本次参赛报名情况和评定情况另行制定。)

 

一、评比方式

 

总结材料评审+ 教师实地评议+学生代表实地评议

 

本次评比工作分为两轮进行,第一轮评审主办方将邀请系领导老师们担任评审对各个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采取百分制,进行第一轮打分;第二轮评审主要检查各个实验室建设保持情况,由学生代表组成评审团进行实地考察打分。现面向参评的实验室招募学生代表,每个参评实验室最多推荐1名代表,组成评审小组,在主办方的组织下进行第二轮打分(评审团成员不参与本实验室或课题组的打分)。

最终评比主要依据实验室的成果展示(包括总结材料和两轮实地考察情况,其中总结材料占25%,第一轮评审占50%,第二轮评审占25%)。主办方将邀请系领导老师担任评审顾问,在评估小组的配合下,进行材料评审和实地考察,得出最后结果。

 

二、评比流程

申报阶段:参评实验室在科研小组组长或负责人的组织下上交申报表;

申报报名:109日—1013

申报表、总结表及相关参评材料请打包发至:csermail@163.com,主题为:

 

实验室文化评比+实验室名称+实验室位置

 

实施阶段:实验室对参评方案进行落实,并将结果整理成展示材料(文字、图片、视频);1016日前完成。

 

评比阶段:主办方组织两轮评审,评选出优秀实验室,并根据评比情况给予经费补贴和奖励;1016-1025日,具体时间系网另行通知)总结材料于1030日前连同总结表一并上交,请打包发至:csermail@163.com

 

成果展示:在全系范围内对优秀实验室进行展示和推广,分享它们的有益经验。

 

申请表


 

 

总结表 

 

主办方:浙江大学控制系

承办方:控制系研究生会

2014109

 

 

附:实验室文化建设评比内容、方式、评比流程

一、评比内容及比重(100分,分五部分按细则评分)

卫生:(10%

1、实验室有完备的卫生守则和值日制度表,并张贴于明显的位置;

2、地面、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干净、无污迹、无积灰与蛛网等;

3、实验室家具、仪器设备摆放有序,整体布置合理、方便使用;每个实验室成员的桌面整洁、物品摆放整齐。

安全:(20%

1、室内电器设备摆放位置合理,无乱拉电线现象;

2、墙壁开关、插座完好,室内线路及用电仪器设备绝缘良好,无触电及火灾隐患;室内不存放违章电器,如电热壶等,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3、门窗、玻璃、锁、搭扣完整无缺,不存在失窃隐患。

低碳环保:10%

1、节约用水,自觉养成节水习惯,随手关闭水龙头,没有长流水现象;实验室成员按需打水,避免实验室饮用水做他用;

2、节约用电,有无长明灯、白昼灯。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等用电设备,长时间不用应及时关闭各类用电设备,关闭插线板总开关或者拔掉电源插座,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3、节约用材,实验室的复印、打印等办公用纸指定专人管理,严格控制。校内传送的纸质材料及日常文件的打印,实行双面打印;严格各类办公用品、实验材料、化学药品等消耗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避免盲目性;节约使用一次性纸杯、纸袋。减少一次性笔的使用量。实行旧教材回收再利用;

4、节能妙招,各实验室针对本实验室环境所特别实施的节能减排创意行为。

文化特色:(30%

1、实验室布置合理,有优雅、舒适的人文环境,如摆放有一些绿色植物或盆景美化环境,或挂有标语、挂图、书画、名人名言等装饰品,可酌情加分;

2、实验室有宣传橱窗或告示板,张贴学术交流信息,介绍特色实验项目;

3、实验室拥有良好的文化娱乐生活,学习科研之余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户外运动、读书活动、娱乐活动等。展示实验室特有的文化生活。

学术氛围:30%)(由实验室负责人现场向考评组介绍)

1、实验室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或内部培训会,讨论研究进展和学科动态;

2、统一管理实验室的学习研究资源,并通过资料库、FTP等方式共享;

3、课题项目或研究方向一致的同学组成小团队,通过高年级带动低年级,互相协作的方式提高效率。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创造一切有利研究创新的条件,提升研究生专业水平,推动控制系学科发展。

4、学术氛围的可展示性、可学习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