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简讯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活动简讯
坚定理论自信走进新时代——记控制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第三期“月阅谈”读书分享活动
时间:2018-05-02 来源:本科生思政办 编辑:bkssz 访问次数:319

2018427日晚,控制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在工控老楼414举办第三期“月阅谈”读书分享活动。本期活动阅读书目为国际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支部18名党员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支部书记陈小信主持。

活动一开始,支部书记陈小信首先强调本次活动是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为契机,希望全体党员借此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方面通过读原著读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各种“思想潮流”面前牢牢把握“总开关”。另一方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理论起源和实践发展对我们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分有益,有助于我们年轻党员不断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进而坚定“四个自信”在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宏图中谋划人生。

 ͼ1.jpg

图1 活动现场

随后,本次月阅谈的分享环节由支部李哲远、耿若鹏、杜林康、刘竞择和王志成五位党员进行展示。耿若鹏同志针对当前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有害论,反驳了马克思主义会带来恐怖、独裁和暴政这一说法。他认为刚起步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有其限制存在,而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应优先出现在一些发展水平较高的高福利国家中,出现在发展滞后的国家难免产生由于没有高度充分的经济基础导致的一些后果。王志成同志全面总结了书中的十个观点,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历史环境和自己的认识,提炼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点:前瞻性、宏观性、现实性和辩证性。刘竞择同志则是批驳了西方关于“马克思主义落后于时代”的观点。他强调“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人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而来的,并举例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正是马克思主义生态学在当代中国的印证。李哲远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西方世界认为的“乌托邦之梦”,马克思指出未来社会并非一定完美无瑕,只从现实出发的政治革命才是通往美好未来的唯一出路。杜林康就“马克思主义是否已经过时”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固有问题的一剂药方,资本主义的固有问题并没有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消失,资本主义这一“病人”还未痊愈之前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一剂良方。五位党员同志以理论逻辑、列举例证、反面论证等方式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感想与心得。

 ͼ2.jpg


ͼ3.jpg

图2、图3 支部党员分享展示现场

最后,支部全体党员针对“马克思主义终结论”这个问题进行了研讨辩论。支部书记陈小信认为现今有中国、朝鲜、古巴等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存在,本身就是对“终结论”最大的否定,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变化中“不变色”、“不变质”。张子奇、刘柳等同志认为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更具憧憬和优势。支部其他党员也就此发表了不同见解,研讨氛围十分浓厚。

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本次“月阅谈”读书分享活动让支部党员更加深入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不断坚定走进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控制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

201852

(文/杜林康、陈小信  /李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