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控制学院智控·未来系列讲座之“对话科学家”专题暨2019级机器人工程专业年级大会在紫金港校区西一206举行,控制学院19、20级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同学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学院专业教师熊蓉老师、王酉老师、刘之涛老师出席本次讲座,活动由团委副书记林恬逸老师主持。
为了更好地服务学院机器人专业建设,引导机器人专业以及对机器人感兴趣的同学更好地了解机器人这个交叉学科,控制学院将持续开展智控·未来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优秀校友、企业家介绍机器人领域科技前沿,分享成长经历,希望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同学们对学科的热爱,为同学们参与科研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帮助同学们尽早明确发展方向,提升综合素养,启迪人生智慧。
活动伊始,控制学院机器人团队负责人熊蓉教授为同学们带来《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专题讲座。熊老师谈到国家和社会发展正对机器人提出重要需求,而机器人技术也成为多个国家的新型战略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她介绍了团队开展的各项机器人研究项目。从小型足球机器人到双足行走机器人再到手术机器人,一条条清晰的技术发展路线浮现在同学们眼前,让大家了解了学院机器人研究从追赶学科前沿到多个项目领先世界的历程。最后,熊老师谈到了目前世界范围内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需求以及可能的技术路径,这些未知领域的挑战性无疑点燃了同学们的探索之火。
报告结束后,熊老师结合自己在浙大的本科求学经历分享了本科生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研究习惯的重要性,并就大家正在进行的专业课程提出了几条建设性意见:鼓励大家注重于理解,梳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透彻理解学科的架构;同时,实践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要重视动手能力和实验课;最后,学有余力时要多开拓眼界,多走到课本外,浏览不同书籍相互借鉴。在听完熊老师的分享后,同学们纷纷踊跃提问交流。从机器人前沿领域的具体难点,到专业知识的具体学习方法,熊老师都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经历耐心地一一进行了解答。
在交流中,王酉和刘之涛老师都表达出了对熊老师所提及内容的共鸣和感悟。王酉老师结合学生科创工作对在场的机器人专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通过若干例子说明了如今技术迭代之快,这种飞速进步让本科生能触及的上限远远不止书本的框定。他认为如今的同学,尤其是机器人这类实践性强的学科的同学,不应该过度执着于绩点的一分之差,而应主动培养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全方面地提高自己的眼界和竞争力。
最后,刘之涛老师介绍了19级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导师制方案。学院考虑专业发展要求,结合竺可桢学院导师制方案,为同学们制定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导师名单,并希望同学们综合考虑个人科研兴趣,积极与导师联系沟通,希望大家能在导师制的帮助下更好地成长。
在融洽氛围中,本次活动圆满结束,老师们的娓娓道来无疑吹散了许多同学对于未来的迷茫,让大家对机器人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如何着手从事科研训练有了更明确的规划。本次讲座是智控·未来系列讲座之“对话科学家”专题的第一期,之后学院将会邀请更多优秀的科学家们走进同学们身边,讲述科研故事,共话青年成长!
图/罗心平
文/谢宇晗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