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营造学院学术氛围,控制学院第二届学术交流周于5月20日正式拉开帷幕,分为海报展示环节和现场报告会两个阶段。其中,工业智能与优化控制方向的现场报告会于6月11号在工控新楼105举行。
经过为期两周的海报展示师生投票环节,张鑫宇、刘志洋、孙元萌、孙羽羿、武成帅、吕玉婷、胡康、费新怡8位同学进入了师生交流的环节。我们有幸请到了贺诗波老师、刘山老师、任沁源老师作为评委,对参加师生交流会的同学进行了点评。师生交流会开始后,同学们依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10分钟的介绍,然后由老师们进行点评。三位老师对参展同学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例如刘志洋同学给我们带来的燃料电池空气进气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的展示,兼顾学术性和实用性;张鑫宇同学利用深度学习在工业大数据软测量上进行了建模,并在云端上进行了实现,受到了老师的一致认可。同时,老师们也也针对同学们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点评,包括图表的制作不规范、研究的出发点、现场的展示等,相信老师们的点评会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工业智能与优化控制方向学术周的活动到此就结束了,活动期间,老师们、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碰撞出了许多思维的火花,感谢老师们和同学们的帮助和配合,也希望学术周能促进师生、各个实验室的交流。
获奖结果:
获奖情况 | 展示人 | 展示题目 |
一等奖 | 张鑫宇 | 深度学习在工业大数据软测量动态建模上的应用及云端实现 |
一等奖 | 刘志洋 | 燃料电池空气进气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
二等奖 | 孙元萌 | 基于半监督稀疏贝叶斯回归的聚丙烯质量预报 |
二等奖 | 孙羽羿 | 近场通信的无源中继攻击 |
二等奖 | 武成帅 | 轮式及其人的路径跟踪 |
三等奖 | 吕玉婷 | 基于图像和深度学习框架的过程检测 |
三等奖 | 胡康 | 基于LoRa的定位系统 |
三等奖 | 费新怡 | 非线性数据的因果分析 |
三等奖 | 吴小菲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高斯过程回归技术在多级半导体工艺中构建新的概率虚拟计量的研究 |
三等奖 | 周恒 | 基于深度学习的铁水质量预报 |
三等奖 | 许博雅 | 地震模拟振动台在线迭代控制策略研究 |
三等奖 | 蒋雅萍 | 一种基于混沌引力搜索优化的新型采煤机切割模式识别模型 |
优秀奖 | 李可汉 | 基于时频融合注意力机制网络的频谱预测 |
优秀奖 | 胡赟昀 | 基于公共与独特非平稳故障特性双重协整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 |
优秀奖 | 郭锦龙 | 大型活动交通建模及其双层优化的研究 |
优秀奖 | 梁景雄 | 基于区块链与物联网的产品溯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
优秀奖 | 柳泽波 | 违法广告智能检测 |
优秀奖 | 王之宇 | 热耦合空分塔的换热效率特性分析与节能最优设计 |
优秀奖 | 朱强 | 基于动态博弈的分布式动态优化方案 |
优秀奖 | 朱敏峰 | 一种改进的基于二次准则迭代学习控制的机器人轨迹跟踪 |
优秀奖 | 曹文康 | 基于煤制乙炔全流程的协调控制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