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通讯文学,人物专访在报刊杂志和各大新媒体平台上大受欢迎。一篇好的人物专访,能够在吸引读者阅读的同时,让他们了解人物鲜明的个性和特色。
2017年11月26日上午十点,“笔尖上的工科生”训练营邀请了学院团委副书记陶安娜老师,为院刊、宣传部、新媒体部和其他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了人物专访写作的培训。陶老师用了鲜明的例子,从人物专访的概述、采访者的角色和采访流程等方面,生动地为我们讲述了作为采访者应该怎样从选定任务开始着手完整地完成一篇文稿。
培训从中国科技网和CHINADAILY对潘建伟教授的两篇专访为开始,为我们讲述了一篇好的人物专访应该具有的因素。作为采访者,我们应该选择更能够打动被采访者心灵的话题,让被访者有话可说,说实话。而文稿中的呈现则应该善于用细节来呈现人物和故事,用细节点亮一个故事。
一个完整地采访流程包括选定人物、收集资料、邀约访问、拟定问题、进行专访、整理资料和撰写文稿七个方面。陶安娜老师也逐一从这些方面为我们进行了讲解与分析。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人物选定的重要性,陶老师现场让同学们完成了“毕业季”和“告别2017,奔向2018”两个话题的采访对象和主题拟定的练习。
在收集资料阶段,采访者不能带有倾向性,而应该客观地收集阅读被访者的著作、论文、短评、博文和提案等一手资料和有关他的报道、视频等二手资料,以及通过拜访同事、学生来获取二手资料。
在邀请访问的时候,应当先邮件提出邀请,若有回音,可附上采访提纲。之后再短信或者致电提出邀请,与对方落实访问日期时间等,这时候尤其要注意称谓的细节。访问的地点通常到对方的办公场所或者约定公共空间。实在有困难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电话访问或者邮件访问。
问题的拟定,是人物专访的重要环节,我们应当确定访问重心,设定易于回答的问题,尤其注意避免封闭式的问题。焦点是“人”的时候,问题应该集中于被访者的独特经历,心理感受,抱负等;而焦点是“事”的时候,则希望从被访者口中探求事实、答案或意见。
专访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态度友善、礼貌,随时追问,耐心聆听,细心观察,掌控过程,修正问题,遵守承诺,要求补充。在征得对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录音设备,同时还需要写笔记,记录下谈话要点,具体资料、疑问以及重要的引语和对方的表情等,方便后期写作整理。
在资料的整理阶段,我们要确定主题,筛选资料并进行排列,之后查证核实。之后,就是完成文稿的撰写工作。在撰写的时候,应该注意要主体清晰,多角度地刻画人物,突出人物的立体感。
最后,陶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些优秀的采访稿,并且布置了一个采访稿的小作业,鼓励我们在多看、多想、多改中实现自我提升。
(文/黄天妤 图/范舒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