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晚6:00,控制学院研究生1603党支部于工控老楼414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读书报告会。
首先,林炜鑫同学进行读书报告,分享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故事,讲述了其传奇的经历及令人惊叹的领导力。《邓小平时代》是美国著名学者傅高义花了10年的时间打造的一本著作。这本书以邓小平的生平事迹为主线,向我们描绘了那时候的中国现状及其发展过程。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富有传奇色彩,“三起三落”是其缩影。然后正是在文革中下放的时光,让其思考了这场灾难给国家带来的打击以及国家需要的东西——法制、经济制度、科技与教育。文革的到来显示了法制的脆弱——甚至可以说不存在。正是过多的个人崇拜与权力的失衡,导致了这场不幸。另一方面,刚起步的国家经济经过文革后又变得荡然无存,所以邓小平知道好的经济制度应该是带领人们走上繁荣的,而不应被政治性质所束缚,而科技和教育是让国家繁荣昌盛的宝贵基石。另外,在那个充满英雄崇拜的时代,邓小平敢于提出追求真理、质疑权威,这是令人十分佩服的。总的来说,本次分享会让同学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强大领导人。
接着,余怡颖同学分享了一个理科作者描绘的爱情故事——《质数的孤独》。《质数的孤独》是意大利80后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的处女作。小说讲述了两个各自有着痛苦的童年创伤的孤独的年轻人马蒂亚和爱丽丝在彼此的生命中试图靠近却又不断远离的故事。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字,它们是所有整数中特殊又孤独的存在,作者形象的用质数这一数学概念来形容两人孤独的状态。正是由于理科生角度的文笔,使在场的同学们一一都能感受到这种孤独而唯美的爱情境界。
最后,由于碧涵同学分享了一部被德国人誉为“国民小说”——《苹果籽的味道》。二战后的德国国力日渐强大,经济的腾飞让世人认为,新一代的德国人早已步入富庶幸福的生活状态,犹如品尝到苹果的甜味。只有德国人自己最清楚,除了甘甜的苹果,他们还咽下苹果籽的苦涩,二战中德国普通国民经受的伤痛记忆,像老房子一般被遗忘了,小说通过奇妙的隐喻方式,重新拾起了这些记忆。从苹果籽的味道娓娓道出一个家族三代女性,她们生命中关于爱、死亡与遗忘的故事。通过于同学的精彩讲述,我们感受到了二战后德国民众的跌落与迷失,让我们明白了战争所带来的沉重影响。
本次报告会于晚上7点半结束,第一次读书报告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样的活动既增进了同学们的感情,也让同学们开拓了视野。
于碧涵做《苹果籽的味道》报告 林炜鑫同学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