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7日下午,在明媚的阳光中,我们控制学院研究生1601党支部联合团支部展开“活力提升”为导向的共建活动,我们将以下四点列为活动目标:1.感受杭城魅力文化,了解相关革命历史;2.加强支部凝聚力;3.提升组织成员活力,加强组织成员学风建设,提高科研能力;4.鼓励成员在各类社会活动中锻炼自我,体验生活;首先,由我作为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当天活动的大概流程,包括素拓项目、游杭城,学历史,品人文环节以及最后的交流总结。
在进行人员分组与调配后,由党支书王昕开始向大家介绍第一环节的素拓活动——无敌风火轮。玩法很简单,各组利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封闭式大圆环,大圆环立起来以后可以容纳全部团队成员站在大圆环内,要求边走边滚动大圆环,在指定的起点出发,按抵达终点的顺序决定胜负。随着道具分发到位后,各组同学就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讨论和实践。各组成员都开动脑筋,选择了各种报纸折叠和连接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同学们陆陆续续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进行尝试,灵活运用了我们控制学院强调的“反馈”思想,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对作品进行调整。最终获胜的是把报纸折成窄长条状的小组,他们的风火轮不仅厚实,长度也远远超过别队,这冗余的部分提高的容错率也保证了队伍行进的速度。这不仅体现出成员们的规划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也增加了班级集体荣誉感与参与感。第一环节至此圆满结束,在打扫完场地,保证草坪上不留下垃圾后,各组成员将按照任务单上的地点和相应分数规划路线,如何在2个小时内去更多的地方,获得更高的分数。当然,该活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在每个任务地点发现现实中的真善美或者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习景点的历史故事、写下游览此地的感受、品读石刻上的诗句等等,任务完成的情况将作为后续评分的标准。有的小组打算先去分值高的地点,也有的小组查好所有任务地点后规划出一条最优路径。在紧张的讨论后,各队以小组单位出发了,由于各个任务点的基础分要求有合照证明,这保证途中彼此不抛弃,不放弃,共同行动。在规定的时间,各队都抵达集合地点——美丽的杭州花圃。大家围坐成一个圈,开始了交流环节。D组的史彬同学在岳王庙热心地给参观景点的游客讲解柱子上用繁体字书写的对联,介绍岳飞的事迹;陈官富同学则在一二八医院推着退伍军人,听老人讲解着年轻时从军的艰辛;A组的朱均同学在中国茶叶博物馆遇到了环卫工人,并主动帮大叔用火钳夹取垃圾;C组的黄炜同学则深度采访了一名环卫工人,了解到他的家里有三个孩子,学费都是大叔自己捡垃圾一点点积累得到的,进而告诉我们要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应该用刻苦的钻研精神和优秀的成绩来回报父母,不辜负他们的艰辛付出。还有小组成员去章太炎墓学习了章先生的事迹,去花港观鱼感受西湖十景的美好,参观杭州一二八医院等等。
最终在民主公正的统计和评选后,我们确定了各组的名次,并颁发了奖励,对最后一组的成员给予了“萝卜蹲”的“惩罚”。至此,我们的活动圆满完成,大家在这晴朗的一天参观西湖周边景点,参观西湖周边景点,熟悉杭州历史文化,革命历史,增进对杭州这座城市的了解与感情。在以团队为单位行动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同学们的团队意识与竞争意识,提高领导能力与规划能力,加强观察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与参与感。
文:周世正/图: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