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晚,控制学院研究生1604党支部在工控新楼211举行了读书报告会。支部全体党员共1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4名党员代表就自己近期内所阅读的书籍和大家进行了分享与交流,此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孔杰主持。
首先陈革成同学和大家分享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本书。这部书写于2003年,此时的杨绛先生已经是孤身一人,先生和女儿都离她而去,老年最大的悲伤也莫过于此。杨绛先生以朴实无华的文风回忆了他们仨60年里幸福家庭生活的片段,但是在简单的字里行间却无不透露出浓浓的思念和感伤。这部书告诉我们,家庭是一个人幸福的本源,也是一个人生活的港湾,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各自的家庭,珍惜眼前的简单却无可替代的幸福。
然后方玉发同学以“让我看见了什么”为题,为大家介绍了柴静的《看见》。柴静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为了带给人们最真实世界的样子,为了能让人们看见最真实的生活,曾多次深入事件的第一线,采访到最真实的资料。她以自身为榜样,展现了一名优秀的记者应该做的事情,同时也诠释了为了自己的信仰不倦追求的信念。
接下来,李潇同学给会议带来了一些活跃。他给大家带来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对于孙少平和孙少安两位主角,李潇分别发表了对他们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引出了关于“爱情”、“奋斗”、“幸福”三个话题的讨论。在座党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议的场面变得火热起来,大家互相交流,或多或少对自己的人生信念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最后,孔杰同学带大家分享了余华先生的著名小说《活着》。《活着》这部小说的基调比较沉重,结局也很悲惨。作者以活着为题,鼓励人们积极适应时下的生活,鼓励人们在生活的间隙去思考,我为什么活着?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生不怕遭遇悲惨,怕的是没有人生目标,如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也许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悲惨的。
会议的最后,党支部书记孔杰号召大家在忙碌的研究生科研生活中,不要忘记初心。前人们珍贵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结晶都包含在书籍中,一个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这些宝贵的东西去搭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活出让人羡慕的生活。
文:陈革成/图: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