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专栏
简讯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简讯专栏
“探寻匠人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记浙大控制学院硕士1505班观影活动
时间:2016-06-06 来源:研究生思政办 编辑:yjssz 访问次数:145

   2016年5月17日晚,控制学院硕士1505班组织了一次集体观影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大家一起观看了最近受到很高评价的电影——《百鸟朝凤》。

影片讲述了一个传承与消逝的故事,讲述了唢呐从曾经德高望重不可或缺的地位到如今的消弭凋零,也展现了两代唢呐匠人之间深厚的师徒情和他们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唢呐王焦三爷是戏中焦家班的掌门人,技艺过人的焦三爷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游天鸣从小就跟着焦三爷学习吹唢呐,后成为了焦三爷的接班人,由于对师父的承诺和对唢呐这项技艺的坚持,在很多人都纷纷放弃唢呐,唢呐逐渐被西洋乐器所取代的时候,他仍然独自守护着这项文化,坚守着对师父的承诺。

电影所着力刻画的唢呐匠对于唢呐及其精神的坚守最令人震撼。“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这是焦三爷作为一名匠人对于唢呐技艺的守护;“一代弟子只传一人,这个人必须是天分高、德行好的人”,这是中国工匠对德行的坚守。电影中金庄的村长逝世,众亲属跪求焦三爷吹奏百鸟朝凤,并施以金钱诱惑,但是他始终不为所动,恪守唢呐吹奏的规矩,这便是中国工匠的风骨。结尾处,天鸣纵使家徒四壁,没钱娶妻,唢呐遭到众人嫌弃与排挤,面临西方乐器的冲击,渐渐被人遗忘,但他依旧坚定自己对师傅的承诺,守护着这门唢呐技艺,守护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这部电影中,没有表演,只有陈述;没有戏剧,只有生活。一切似乎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在四季的轮转交互之中,在日月的天光变换之下,唢呐的一声鸣响穿透层层叠叠交融的历史,绕梁三日终究化作浅吟低唱,渐渐没了声息。这时代,翻天覆地,这年月,再寻不到那些走街串巷的匠人们。无力感充盈在每一寸肌肤每一个细胞之中,然你终究知道,再也不回头的,才是明天。

电影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记录着在面临外来文化冲击时,平凡的唢呐匠的坚守,不断思索拷问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去留问题。

事实上,这种取代是社会进步不可抗力之下的必然,但一种文化的衰落总让人多少觉得不安。唢呐的淘汰从根本上源于大众的选择,只是——传统的匠艺化作一纸冷冰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有太多的遗憾;失传的独门绝活成为历史书页上的记载蕴含了无尽的惋惜;不再有年轻人愿意继承衣钵扛住无双镇唢呐的最后一脉;这一刻,《百鸟朝凤》已成绝响,街坊巷陌再无回音。

这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我们可以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很多,传承、坚守、消逝,我们所要思考的是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老一辈的传统文化艺术家能够得到尊重,让传统文化在渐渐消逝之前能够被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

《百鸟朝凤》的故事仍旧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频繁的上演,而我们唯一能做的,不过是更加珍而重之:浪潮席卷而来,不灭几点星光。

大家看完这部电影之后都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对电影所讲述的内容也都有着自己的思考,相信这也会给大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思考。

                                                  文/张晓燕

 

参与人名单/黄俊超 周全 盛碧霞 王可心 张刘赟 汪田 黄少会 张逸 张晓燕 李凯锋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