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专栏
简讯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简讯专栏
控管协同护水脉 悠悠清波润杭城——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服务浙江“五水共治”工作获新闻联播头条报道
时间:2016-04-13 来源:综合办 编辑:zhbgs 访问次数:2438

    4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以“杭州:打造最严格监管把青山绿水护得更美”为题,对杭州市近两年来取得的突出治水成绩进行了头条报道,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开发的“杭州河道水质App”作为全国首个全面公开城市河道水质状况的智能移动终端App,为杭州市开展全省最严格的执法治理工作提供了信息化支撑,在节目中进行了突出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以科技手段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是关键所在。
    近十年来,浙江大学控制学院水质监测和预警研究团队致力于水质安全监管技术的研发,将自动化控制技术从传统工业领域拓展应用到环境监控领域,成功研发出一套具备高集成度、可扩展性的城市饮用水水质安全预警系统,为相关管理部门的水质监管和应急决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国内多个城市获示范应用,该项成果已于近日获得2015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了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破解城市河道治理的难题,张宏建教授、张光新教授、侯迪波教授等带领水质监测和预警研究团队,在水质安全监管技术的研究基础上,于2015年6月研发完成“杭州河道水质App”及“河长制”智慧管理信息化系统,依托“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在杭州市创新开展了“河长制”工作信息化试点,建设完成了集信息公开、公众互动、社会评价、河长办公、业务培训、工作交流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水环境社会共治新模式信息化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乡镇级以上河道信息全公开、河长信息全公开、水质监测数据全公开。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总浏览量达40万多人次,日均浏览量达3000人次左右。团队工作为杭州市的河道水质改善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并为我省和全国的生态治理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延伸报道:
1.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报道2015年12月31日“杭州治水打好内外组合联动拳”(摘要)

    依托智慧城市建设框架,杭州市河长办会同浙江大学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发“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及“杭州河道水质”APP,集成信息公开、公众互动、社会评价、河长办公、业务培训、工作交流等六大功能,以此向社会公开乡镇级以上河道的“一河一策”、河道水质数据、河长电话等“河长制”信息,投诉建议实现一键直接联系河长,从而逐步构建起一个社会共治的河道监管网络。并以此为载体积极构建水环境社会共治的杭州模式。平台自今年6月5日运行以来,总浏览量为22多万人次,注册量达4000多人。
    水清岸绿会有时,全民参与的社会共治更是发挥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方法,推动各职能部门依法加强管理,组织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群团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企业、各界群众等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从而打造“河长制”在法治基础上的“共治”升级版。


2.浙江日报报道2015年12月23日第二版 “美在长久,护悠悠碧水润杭城”(摘要)
    一项与时俱进的事业具有向上发展的无限潜力,创新与智慧元素融入,让杭州“河长制”活力十足。
    杭州市河长办会同浙江大学研发了“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和APP,每天发布河长工作动态信息、河长日志、各地“河长制”工作先进做法及经验等,作为广大河长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河长制APP作为政府与民间水环境治理沟通的双向渠道,囊括了杭州市乡镇级以上共1845条河道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杭州市治水办向社会及时公开乡镇级以上河道的“一河一策”、河道水质数据、河长电话等河道基本信息;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级河道水质全监测、全公开。各地河长还巧用微信群、QQ群等跟踪管辖河道实时动态、统筹河道治理工作。新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在提高河长们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工作素质也得以显著提升。

 

    高新技术来把关,水清岸绿会有时。在高新技术日益发展的21世纪,自动化技术正以您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给社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精细的服务和高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