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下午3点,在控制老楼414进行了控制学院校友彭晨的返校座谈会,座谈会由丁立仲老师主持。
首先,彭晨学长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2007年获得浙江大学信息学院自动控制专业学士学位,2011年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之后在Google总部的云计算平台部门担任数据科学家多年,目前是Uber总部的资深数据科学家,负责设计需求预测、资源配置、动态定价等算法和模型。同时他还是非盈利性组织中美创新协会联合创始人和现任会长, 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中美两地的创新创业和文化交流。
座谈会的气氛非常轻松,主要是彭晨学长与同学们互相交流为主,交流的主题主要是个人职业规划和学术探讨。同学们的提问非常踊跃。研二的周扬同学问到第一份工作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比较好的问题,彭晨学长结合自身的经历,认为大公司能够系统地训练一个新人,做事很注重细节,但是一个人在大公司里就是一颗小螺丝钉,能起到的作用很小。对于就业,彭晨学长还用诙谐的语言总结到:每条路都有不同的风景,不要想着刚开始就能找到一份最优的工作,事情总是在很多次优解中找到最优的。一位致力于做非技术岗的大四同学问到在美国找非技术岗的可能性,彭晨学长坦言在美国要找像产品经理、市场运营等非技术岗的机会比较小,工科出身的中国人去美国找工作基本上做的是工程师这样的技术岗,不过可以通过企业内部转岗来实现技术往非技术的转变。由于彭晨学长是资深的数据科学家,很多对数据挖掘感兴趣的同学很珍惜这个机会,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研一的柯晓杰同学提到数据科学家在企业里面主要会用到哪几方面的知识。学长从自己工作上的体会分析,数据科学家在企业中主要用到统计,优化,机器学习,计算机编程的知识,还有需要一些基本的沟通,表达,展示的能力,数据科学家是一个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岗位。除了这些,学长还提到控制的一些负反馈、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从系统角度思考的思想也对了他的工作帮助也很大。最后彭晨学长还分享了他日常工作的一天,50%左右的时间用来分析数学模型,编写代码,30%的时间用来和其他人员分析讨论,20%的时间用来做PPT向上层汇报。而且他还强调,在硅谷工作的人都是很拼的,加班是正常的事,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落后。
在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同学们都表示听到了很多干货,了解了职场工作与学业研究的不同之处,清楚了出国进修的得与失,也明白了如何为自己心仪的工作做好准备。最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此次校友返校座谈会顺利结束。
(文/施登科,图/吴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