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期间,在同学们的倡导和导师的积极参与下,我系控制辨识科研小组分两次举行了“导师教你之外的小事”活动,分别以“科研八股”和“学术邮件礼仪”为题探讨了研究报告的写作方式,以及与国外研究学者如何进行邮件联系的方式。
在11月20日,科研小组内的博士生方梦圆同学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科研八股”的主题讲座。虽然在科研的世界里大家可以肆意翱翔,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进行研究,但在进行学术交流,撰写学术论文的时候,就需要用统一的框架和格式来保证学术思想无障碍的流通。因此,方梦圆就将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称之为“科研八股”,也就是说,在在论文结构和词汇选择等方面都有着固定的要求,需要大家去学习与遵循。从撰写论文前需要了解的信息,到论文撰写的模板,从论文的结果安排,到词汇的使用规范,方梦圆以自己撰写论文的经历为例,向大家传授了如何撰写一篇优质论文的种种细节。同时她还提到,注重陈述的结构不仅是在撰写论文是需要注意的,在组内作报告或者自己撰写文档时,也要注意先陈述背景,在陈述研究现状,在理论之外辅以案例说明,最后得到结论这样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流程。遵循这样的流程,才利于其他人的理解以及互相的交流。会后,组内部分同学咨询了一些语法用词的问题,方梦圆也一一作答。与会老师也对讲座的内容予以了补充,进一步强调了框架对于研究的重要性。
11月27日,刘鑫博士也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学术邮件礼仪”的报告。根据自己与国外导师交流的经验,刘鑫首先提出了在撰写学术邮件时要注意的“清晰,完整,简明,礼貌,准确”的5Cs准则。此后,刘鑫分别从邮件主题、称谓、正文、结尾、签名、附件、后记等各个部分全面讲解了每一部分应该遵循的规范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关于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诸如如何拟一个简单准确的主题,如何礼貌地发问,怎样撰写签名等问题都作了回答。会上大家还讨论了一些细节,同学们讨论了“导师”的翻译应该是“advisor”还是“supervisor”,朱豫才老师还谈到了当不知收件人性别是,称谓应该是“madam or sir”还是“sir/madam”。经过这一番讨论,大家纷纷表示以后在给外国的研究学者撰写邮件的时候更有把握了。
论文撰写、报告结构、邮件格式,这些都是在科研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却往往容易被大家所忽略,忽视了关乎个人综合素养的学术礼仪和学术本身同等重要。这次“导师教你之外的小事”的几个讲座,得到了组内导师的赞许,也让同学们掌握了相应的知识与技巧。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活动,争取促成常态化学术分享、交流的氛围。

相关资料附件
文/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