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控制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如期召开。此次活动主题为读书报告分享活动,根据前一次积极分子的工作布置,在本期会上大家分享了近期所读的书籍,并就书籍的内容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相关体会和感受。大家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与名人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思维铸就的城堡里穿梭。
张有陵同学与我们分享了一本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以保尔·柯察金的经典名言开头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由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长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即便双目失明,仍旧坚持文学创作,最终铸成了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徐赛龙同学与我们分享了风靡一时的历史纪实性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并提出了很多独特的见解。例如:要盛世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方文浩同学与我们分享的是《百年孤独》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另一本著作:《霍乱时期的爱情》。文学的创作,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把作者的内心尺度加到创作对象上去,给予它们作者自身的审美意向,文学的真正力量,是把我们从这种漠然、偏误和漫不经心中惊醒。
当然,其他的积极分子同样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故事分享。例如祝武明同学所讲述的经典小说“英雄志”,王天驰同学对于“崇祯王朝”和“南明那些事”的精辟的见解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常宏同学在讲述“追风筝的人”之时,在介绍了主人公的传奇遭遇之后,结合自己的真实童年经历,与我们分享他最真实的感悟和心得体会。杨如琦同学与大家分享了她近期所读的旅行相关书籍“最好的时光,在路上”,并着重介绍了两个地方:“万塔之城”缅甸蒲甘以及焚城烈火巴伦西亚的“法雅节”。赵保为同学生动地讲述了“国家常识”中的英国历史。
读书可以涵养性情,陶冶情操,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所有积极分子的读书报告都加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这是一场趣味性与哲理性并存的读书会,这是一场思想交流的盛宴。研究生对于课外书籍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课外阅读量却不高。
据此,祝武明同学带领整个积极分子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一周的时间,对我系高年级同学们的读书情况做了一次现状调研,从阅读习惯、阅读方式、阅读领域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到比如大部分同学阅读时间很短,良好的阅读习惯较为缺乏等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大家并表示希望在反思中和广大同学一起进步,将读书活动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