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科技文献一直是研究生科研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现高水平、前沿性的文献,我们从中汲取精华、收获灵感,为自身的研究工作带来启发和创新。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一味苦心孤诣,只会事倍功半。为了在控制系营造更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增进各实验室、课题组、不同年级同学间的科研交流,我系在春夏学期展开第一期“大家一起淘文献”文献阅读活动。此活动以控制系科研学术小组为基层组织活动单位,科研学术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文献交流分享会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彼此交流、共同分享的平台,是阅读科技文献的一种有效载体。我们NeSC课题组一贯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因此每周都请同学介绍其研究领域的优秀前沿工作。4月16日晚,全组师生再次共聚教九207会议室,听取了张茜和谭旭同学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献套餐”。
首先,张茜同学介绍了智能电网的最新相关文献。智能电网作为新一代的电力网络,是一个信息流与电力流相互作用的大型基础设施。它以自动化的方式、应用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系统负载调度,平衡和控制用户用电,最终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优化资源配置。而实时电价是有效实现负载调度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大量文献对这一方向展开研究。2013年发表在智能电网领域顶级期刊的一篇文章,定义负载调度为用户用电模式的改变,以适应诱导电价或激励费用的改变,从而减小高峰时期或系统应急时的用电需求。通过给予用户一定的经济刺激,可以把高峰负载转移到非峰值时期(削峰填谷),不仅能够减少用户的电费,而且能够缓解电网的压力。负载调度手段主要包括基于激励的手段和基于价格的手段,两者区别在于激励费用是否独立于电价。基于该场景,进而建立相应的效用函数和代价函数,解决包括效用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电价预测、可再生能源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接下来,谭旭同学则向大家介绍了如何从系统理论出发研究安全问题。近年来,尽管在安全领域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和资源,但似乎没有取得显著的进步。基于系统理论,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的更强大的安全分析技术,并成功应用在各类系统中。这篇发表于2013年的文章,在一个更形而上的层面,介绍了这种新的安全方法:系统-理论方法。其分析方法的核心是:与其在最初试图识别所有的入侵,不如自顶向下的系统工程方法,从系统漏洞分析着手。控制结构一旦建立起来之后,第一步是识别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第二步涉及检查系统控制环路,以识别可能引发不安全控制行为的场景。
作为科技小组讨论会,也受到了课题组负责人陈积明教授的大力支持,在会后陈老师分别对发言作了点评。这次分享交流会,两位同学准备充分、讲解到位,场下同学听得入神、颇受启发。即使不与自身的研究直接相关,也积极参与讨论、试图寻找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点。有时,正是这样的交叉和协作能够激发出最令人惊艳的科研成果。
文:杨泽渠
图:张蓉